2025年7月3日,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届“机器人+人工智能”全国大学生苏州创新创业挑战赛(北京赛区)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苏州清华专项创新中心(北京)举行。活动由苏州市吴中区委人才办,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双创委”)主办,共青团苏州市吴中区委员会承办,众多院士专家、多所高校的创协和校友会代表、投资机构及近百名青年创客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峰会。
创享未来,搭建高校“双创”新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活动伊始,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监事长韩丽娟致辞并宣读成立批复,宣布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她在致辞中表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重塑未来,希望参赛者以赛促学,以创逐梦,既做仰望星空的思考者,更做脚踏实地的行动者。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将在政策对接、资源整合、孵化培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本届创赛的主办方——苏州市吴中区,正以“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三大产业为核心,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吴中区科技招商中心副部长陈然在推介中提到,吴中区地处苏州市地理中心和长三角核心区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104处先进制造业载体和40处现代服务业载体。目前吴中区正在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同时不断提升人才安居服务水平,用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每一位人才,助力每一颗年轻的创业种子在吴中落地生花。
大咖论道,共话创新生态支撑体系
主旨发言环节,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沈昌祥院士。他围绕“用自主可信计算打造人工智能安全产业新形态”展开分享,深度剖析了自主可信计算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前景。他指出,网络安全的实质是计算科学问题,而自主可信计算可以大幅降低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经过长期军民融合攻关应用,自主创新安全可信体系已经形成并开启可信计算3.0时代。未来,完备的可信计算3.0产品链将形成巨大的新兴产业空间。
北京大学依托基础研究优势构建“三阶赋能”双创教育体系,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表示,“三阶赋能”模式通俗来讲就是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后动腿,通过开设选修课,跨学科动手实践及市场对接,帮助学生实现创意成果转化。
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管理合伙人王学辉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他指出,中国市场亟需硬科技支撑,大模型、算力与具身智能将是关键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基金的战略规划,包括设立指数基金、未来二十年投资孵化100家校友上市公司等,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宝贵的资本路径参考。
凝聚合力,共绘创新创业新蓝图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面向的群体包括:在校生(主要为各高校创协和科创类社团),校友会,EMBA和MBA,以及院士专家和教师群体等,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效高质量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宗旨,通过全国性常态化项目路演,创业教育,创业加速,双创社群,投融资对接,实践参访,逆向创新,衔接校友会、行业智库、商协会等活动,连接高校创业青年、优质创业团队、地方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方等,最终建立一个科技创投生态和持续的创新人才供给和培育系统,逐步建设好项目库、人才库、基金库、产业库、地方政府库等。
高校创新创业委员会将逐步构建以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产业委员会为核心,办公室、活动部、赛事部、学术部、投资部、实践部、校友部、区域发展部、高校部等的“三委多部” 立体组织架构,全方位打造多元科创服务平台。
双创委未来将聚焦五大大核心工作:其一,服务好,满足好会员的需求:比如在校生创新思维培养及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需求,校友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校友企业市场拓展、逆向创新和技术升级的需求,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和科技导入的需求,产业基金和财务基金寻找优质标的的需求,教师群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的需求等。其二,构建高效的资源共享网络,发起倡议成立高校创新创业联合体:建设创新联合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个重大命题。双创委将充分联合各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校友会,企业等主体,整合高校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资源,链接企业的市场需求、资金支持与技术转化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与产业规划,实现多方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流动。其三,打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围绕青年创业者成长需求,提供涵盖项目孵化、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助力项目快速健康成长。其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我们计划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常态化的全国性项目路演、论坛、讲座、科创训练营等活动,激发高校学子与校友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创新思维在这里碰撞,创业梦想在这里启航。其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比如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创业不仅仅在大城市大有可为,在广大的非一线城市同样有广阔的天地,双创委与保靖县即将开展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合作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云飞表示,期待双创委与吴中区紧密合作,通过本次挑战赛挖掘优秀项目并转化落地,为吴中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贡献高校力量,也期待未来与更多地方政府开展类似合作。
创新不仅在城市,也在广袤的乡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县委书记周建武在活动中向各界重点推介了保靖县创新实施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分享来自武陵山区的振兴新思路。周建武书记介绍,该计划致力于搭建开放平台,广泛吸引企业家、技术专家、文旅创客等多元主体成为“乡村合伙人”。通过村长体验计划以及“资金+技术+渠道”深度融入,合伙人可与县内特色农业、非遗传承、生态文旅等项目结成发展共同体,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赢未来。
保靖县正以开放的姿态,诚邀各界精英尤其大学生群体加入“合伙人”行列,共同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可推广、可复制的“保靖经验”,打造武陵山区振兴新引擎。
高校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学生社团和校友组织的力量。活动期间,清华大学经管EMBA河南校友会会长、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主席、北大创新学社会长、U8世界创新峰会副理事长、斯坦福中国教育实践与创新者协会主席、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21级班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创未来会长、全国高校校友经济生态圈秘书长、全国高校创协领袖共同体执行主席、复旦大学上医科创协会副社长、南开大学创协项目部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等高校双创组织负责人就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先后展开分享,生动展现了高校双创组织的蓬勃力量与独特价值,也为激活校园“双创”细胞提供了重要借鉴。
校地携手,孵化科技新星
活动现场,团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吴仕达与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云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新创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吴中“机器人 +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现场路演环节,来自清华、北大、北航、北理等高校的 18 个项目围绕AI、机器人等赛题展开比拼。评委从技术壁垒、产业契合度与商业模式三维度打分,并现场给出专业的投融资与产业化建议。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暨首届“机器人+人工智能”全国大学生苏州创新创业挑战赛(北京赛区)的成功举办,拉开了“双创委”与“”全国大学生苏州创新创业挑战赛合作的序幕,奠定了彼此长期合作的主基调。
此次活动,搭建起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沟通之桥,也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技术转化与项目落地的土壤。助力了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优质创业项目到吴中集聚落地,生根发展。
未来,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将持续完善支持体系,推动更多青年创意转化为科技发展新动能,共同赋能更多高质量创业人才实现创业梦想。
admin